漫步在北海道的3個地區北海道中部

北海道命名之地

尋訪"北海道"的命名之碑

<向音威子府村出發>


天氣/陰出發地點/札幌市(早上8點)
目的地/"北海道"的命名之碑(音威子府村)
交通手段/租車自駕




松浦武四郎事蹟

說起江戶時代的日本冒險家,伊能忠敬、間宮林藏等很有名。但要了解北海道,可以說松浦武四郎(1818年∼1888年)是最令人回味的人物(見※1。)
他的功績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記憶沒有文字的阿依努族的語言,給地名加註了漢字。 (※2阿依努族)
  2. 通過觀察阿依努族部落的生活形態,構想了地區劃分。
  3. 一邊探險一邊進行勘察,為以後修路做準備。
松浦武四郎和阿依努族


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北海道

據說北海道的各地地名(町、川、山、港、平地)均起源於阿依努語,而其轉換成漢字則源於武四郎的自費調查,這很讓人吃驚。

那麼他為什麼要開展了好幾次自費調查呢?
在北海道,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很多阿依努族部落(KOTAN)或鄂霍次克族,他們奉北方的動物/棕熊、毛腿魚鴞、丹頂鶴、白尾海雕為神。不管是阿依努族還是動物,因為北海道擁有安全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和富饒的大海,他們從來沒有捱過餓,快樂地生活著。無可挑剔的"生存"之地在北方。也許武四郎正是目睹這一景像後才認為北方是可以拯救因天災和飢荒而疲憊不堪的日本的福地,所以才進行了多次自費調查的吧。

Sarobetu平原



沿著日本海北上

沿著日本海北上

北海道各地都有很多關於松浦武四郎的記載。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資料館和博物館中。這是因為他受到北海道人愛戴的緣故。松浦武四郎在道東進行的關於知床、國後島、擇捉島的調查很有名,但我們這次決定從札幌出發沿日本海北上。



尋訪"北海道"的命名之碑

我們按札幌∼石狩∼增毛∼留萌∼小平∼羽幌∼天鹽∼中川∼音威子府(北海道命名之地紀念碑)的路線移動。沿著天鹽河進入內陸地區,走過通向音威子府的路。 "北海道命名之地"紀念碑就在神居山和天狗山之間,天鹽河彎彎曲曲蜿蜒流淌的地方。

這塊紀念碑是村里的熱心志願者於1995年修建的,2011年由北海道政府重新翻修。在北海道為數眾多的武四郎紀念碑中,這一塊是很具代表性的。

根據武四郎編著的關於天鹽河探險的《天鹽日誌》的記載,住在這附近的阿依努族的長老Aetomo教過他阿依努語。武四郎??從Aetomo那裡學到了"KAI"一詞,所謂"KAI"就是阿依努國的意思,於是他根據讀音把這個詞用漢字寫成了"加伊"。

他考慮到日本人使用的未開之地——蝦夷一詞的發音也可讀為KAI,所以認為蝦夷可以等於KAI。因為這一片土地是"北方蝦夷國",所以他便向政府建議使用"北加伊道(Hokukaidou)"這個地名。之後又根據"加伊"兩字的發音將其寫成相同發音的"海"字,終於形成了現在的「北海道」這一地名(這也是為了和(東海道、南海道保持一致而決定的) 。



在北海道命名之地的所見

眺望雄偉的天鹽河,發現從河口一直到紀念碑之處河寬一致,河流平穩。不難想像,對於阿依努人來說,這條河獨木船易行,是他們的母親河。和石狩河一樣,天鹽河沿岸也分佈著很多阿依努族部落。武四郎??也是沿著這一地形往前的。

從車上很難看到這個地方,但如果從船上看的話,這一片寬闊河灘很容易被發現。而且因為這一帶是淺灘,船能靠岸,可以想像這裡是阿依努族人出入的重要地點。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叫佐久的部落,建成了音威子府。之後他們又不斷順河而上尋求生活場所,於是"加伊"也就越來越大。

阿依努族是狩獵民族,他們不斷遷徙以尋找富饒的生活土地。在北海道分佈有很多阿依努族部落,這也是北海道的特徵。從阿依努族部落的分佈情況可以知道北海道自古以來都是富饒之地。

隨著北海道開拓事業的進行,外面的文化和技術一起湧入北海道。 "蕎麥麵"也傳到了這裡。原本就富饒的土地加上農業和漁業技術,北海道很快成長為引人注目的土地。在北海道應該還有很多沉睡著的,未被發掘的價值吧。



文/悠悠北海道 高橋正昇